八月的风,带着初秋的清朗,拂过绿意盎然的校园。8月15日,校工会在松北校区文创中心举办“校园传匠心 萌娃探非遗”主题教职工亲子嘉年华。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鱼皮画制作、黑陶制作中亲近传统艺术,在趣味亲子运动中释放天性,让暑期宁静的校园,涌动着童趣和创意。










“手要稳,心要静,去感受泥土的呼吸。”在现代黑陶守艺人李春老师的耐心引导下,孩子们开启了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黑陶的亲密接触。从定中心、开口到拔高、塑形,李春老师手把手地传授着拉坯的基本手法。孩子们全神贯注,一捧湿润的泥土,在他们稚嫩而专注的手中,渐渐“生长”为质朴的碗坯或憨态可掬的小杯。这趟奇妙的“玩泥巴”之旅,孩子们享受了动手的乐趣,更亲身体验到从无到有的创造之美、劳动之乐,让“匠心”二字变得真切可感。







当带着天然鳞纹、质如蝉翼的鱼皮递到孩子们手中时,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瞬间被点亮。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曹凯老师并未急于演示技法,而是将一门古老技艺背后的民族史诗娓娓道来——从松花江畔的渔猎生活,到图腾崇拜的神秘美感,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,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第一颗种子。随后,大家握画笔,将心中最斑斓的梦,描绘在这古老的“纸张”上。可爱的动物、鲜艳的花草、美丽的家园……古老的技艺被赋予了天马行空的童趣想象,非遗传承的另一颗种子,也在艺术的交融中悄然生根。






动静相宜,文武兼备。午后的体育馆化为一片欢笑的海洋,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这里火热进行。孩子们笑着、跑着、跳着,并肩协作,奋力争先。学校大家庭的情感凝聚,和谐的亲子关系和融洽的同事氛围,此刻交织成最动人的秋日序曲。

一幅小小的鱼皮画,一个质朴的黑陶杯,背后是一所大学根植地方、服务社会的深厚情怀。将课堂延展至生活、美育融入亲情,用文化凝聚爱与责任,学校正敞开怀抱,以温润而坚实的方式,生动诠释着文化“两创”的时代内涵,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校园里深深扎根,向未来灿烂绽放。
宣传部/文 陈磊/摄